11选5总和单双娱乐平台

新闻动态
1962年我国战略性撤出藏南,以今之国力,我军再收复能否长期驻守
发布日期:2025-04-13 10:18    点击次数:163

藏南地区,指的是喜马拉雅山脉的南侧地区,由于喜马拉雅山阻挡了来自东北方向的酷冷寒风,又接受了从印度洋吹来的大量水分和热量,这使得藏南的气候温暖湿润,素有西藏小江南的美称。

这块地区与印度接壤,由于隔着磅礴的喜马拉雅山脉,我国在这片地区的影响力远远不如其他边境地区,于是印度就一直想要使用各种手段占领这片区域。1962对印自卫反击战结束之后,因为当时技术手段和藏区基础建设的落后,被迫于后勤压力无奈撤回。

如今这片地区大部分依旧被印度占领,如果我们再次出兵,能否彻底收回该地区,并且长久驻扎守卫此地呢?

历史纠葛

藏南地区自古就属于我国的固有领地,这是毋庸置疑的。在印度还是英国的殖民地时期,当时的英国殖民者就知道凭借着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拦,中国对于这块地区的掌控力度将会大大缩减,那时他们就意图占领这片区域。

1903年,英国驻印度军队进犯西藏,在收买了一大批西藏官员之后,提出议和要求西藏地方政府统一割让这片土地。但是当时藏区首领十三世达赖喇嘛对于领土问题也十分重视,严词拒绝了议和要求,并将所有提议议和的臣属打进大牢。

之后的英国进一步向满清政府和后来的袁世凯政府施压,想要让他们同意藏南属于英印的提案。但是在领土问题上满清政府和袁世凯都明白其重要性,顶住了来自英方的压力,都表示了藏南地区属于中国,不得寸让。

但是随着国民政府与十三世达赖喇嘛之间的关系逐渐恶化,为了寻求强硬的支持十三世喇嘛开始与英方开始接触,并且还将之前关押的议和臣属都放了出来,并重新委以重任。眼看时机成熟,英方便召开了臭名昭著的西姆拉会议。

而袁世凯政府也派出了亲英派陈贻范前去参加会议,在会议上英军提出了将藏南划属于印度的“麦克马洪线”,并多次向袁世凯政府和陈贻范施压,迫于无奈陈贻范在草约上画行,在画行之前陈贻范一直重复:画行和签押不是一回事,我画了但是政府不认可,应当作废。

草约内容一经传开便遭受到各界人士的抵制,国民政府更是直接电至陈贻范,要求他不得在正式草约上签字,并且还电联了英国公馆,告知陈贻范签字纯属个人行为,现声明无效。

之后的正式《西姆拉条约》的签字会上,英方和西藏地区代表都签字画押,但是陈贻范在认识到此事重要性之后一直以强硬的态度拒绝画押,最终该协议以破产告终。但是印度在独立之后却一直拿着该协议说事,要求按照麦克马洪线割让藏南给印度。

对印自卫反击战

印度独立在1945年,当时我国正处于内战时期。印度趁机大肆侵占藏南地区,之后一直在藏南地区囤积兵力,修建军事设施。

而在我国1959年平定西藏之后,印度趁机提出要中国将近13万平方公里的藏南地区划归印度。我国政府自然是严厉拒绝,但是印度方面却认为我国没有还击的行为是一种软弱的表现,一直在边境进行挑衅,多次打伤中印边防军人。

印度总理尼赫鲁称要以军事力量对付中国,而印度国防部长更是称要与中国打到最后一人,最后一支枪,并亲自前往中印边界进行军事部署,并且指挥了边境印军对我国边防哨所进行炮击。

面对印军的行为,我国中央军委决定实施自卫反击作战,下令给西藏边防部队对入侵的印度军第七旅进行全方面的打击,并且调动全国兵力物资开始向西藏地区汇聚。为后续的反击作战做准备。

西藏边防部队对印军已经忍耐多时,接到命令之后直接针对印军部署的弱点展开迂回包抄、分割围歼的战术。三日之内就将侵犯我国边境的印军第七旅全数歼灭,将战线重新推回到麦克马洪线。

这时已经完成了我国定下的第一阶段作战目标,我国领导人周总理再次向印度总理尼赫鲁喊话希望能够和平谈判。但是尼赫鲁已经陷入了癫狂之中,对于周总理的喊话不做理会,反而将第七旅的失败归咎于军事装备的原因。

在向美军购买了大量的武器装备之后,印度在此在藏南的西山口和申格宗地区驻扎了印军第62旅三千多人,准备随时在此进攻藏南地区。还将65旅的一千五百多人安置在62旅后方准备随时为62旅提供支援。

之后更是大摆一字长舌战,在65旅后方安置了炮兵部队,炮兵部队后方又安置了67旅作为战术补充随时准备支援前方部队。至此印度总共在此调集兵力超过一万两千人,持有各种美式先进武器装备,随时准备大举进攻藏南。

我方在知晓印度战力部署之后,明白如果不把印度打服那么就不可能争取到和平谈判的机会,既然决定要打,那么就不可能等到印度军方先行动手。刘伯承元帅更是指出敌人的配置是典型的铜头、锡尾、背紧、腹松,指挥军队要像一把刀一样直插印军腹部。

西藏军区在刘伯承元帅的指挥下兵分四路,分别对敌人的西部、尾部、腹部穿插兵力,11师作为我国久经战斗的边防部队,主动请缨深入敌人大后方,切断印军补给和撤退路线。在征得同意之后11师于1962年11月10下午出发向敌人的大后方而去。

11师在行军过程中多次遭遇印军部队,但是在我方的火力打击之下纷纷仓皇逃窜,丢弃了大量的武器装备,11师在穿过拉洪桥之后控制住了印军的增援公路,彻底掐灭了印军支援和撤退的路线。

至此印军全方面陷入溃败之势,根本不能形成有效的抗击力量,我军清除了所有藏南附近的印军据点,击毙俘虏印军近九千人。而印军购买的武器装备大多一枪未开就被我军收缴。而我军在完成第二阶段的战略目标后开始有序撤回。

取得战争胜果之后我国并未常驻藏南,反而是后退至阿克赛钦。并且后续印度再次占领这大片藏南区域,而当时为何不常驻藏南,这其中有着十分无奈的原因。

为何不常驻藏南

当时中央撤出藏南的首要原因就是军队的补给问题,国内刚刚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各种物资短缺。而青藏高原还没有像样的公路能够完成大批量的军备物资运输,我们当时为前线部队运输物资的主力就是骆驼。

而骆驼自身就要消耗大量食物,在加上长距离的运输,当时我军为了供给前线部队三万多人,足足动用了80万人的物资标准,而这已经是当时国内的极限,如果出动更多的部队奔赴前线那么整个供给链将会彻底断裂。

当时正值11月份,即将大雪封山,如果不及时撤回那么前线部队很可能彻底失去补给,在藏南地区呈现孤立无援的姿态。

印度方面却是完全与我国相反,藏南地区直接与印度大平原接壤,印军可以利用平坦的道路源源不断的向这里输送兵力和物资,一旦长久驻扎必将陷入僵持,到时我军恐怕会陷入劣势。

选择撤退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国际上的压力太大,当时我国刚刚与苏联交恶,并且与美国的关系还处于结冰期,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对于我国的态度都不友好。而随着古巴危机的爆发牵扯了两国精力,我国才把握时机对印度出手。

事后防止两国腾出手来强势干预此事,我国就制定了闪电战的计划,一方面威慑印度,表明藏南是中国的领土,另一方面则是避免两国插手,防止事态向不可控制的方向发展。

如今国力能否常驻藏南

我国曾经多次想要修建直达藏南的铁路,但是在印度方面的破坏之下一直难以修建成功,截止到目前也没有特别好的道路能够直接连接西部与藏南地区,如果发生大规模的战争的话我军的补给依然有着严峻的问题。

目前如果选择常驻藏南的话,只能进行长期的空投作业才能保障物资的运输,那就要求我国拥有该地区的制空权,如此一来成本更将大大提升。这块地区虽然土地肥沃,但是经济发展还是十分落后,根本不能满足我们军队驻扎之后的自产自销。

加上印军多年的盘踞,在此地布置了大量先进的军事设施和兵力,虽然我国如果下定决心肯定能够收回此区域,但是也可能付出不小的代价。

而且目前我国主要的边防任务是在东南沿海,那边的形式相较于藏南地区更加严峻复杂,在无必要的情况下对藏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是属于不理智行为。

但是也不是说收回藏南地区遥遥无期,在国际惯例上,一旦有一方占领该地区达到一百年,那么久默认该地区属于占领方,而这一百年也是我们的发展时间,我相信在中央领导之下,我们一定会稳扎稳打一步步的进行收回藏南的行动的。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